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纹玉视界

流动的心情,流水的日子,流逝的生命…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清明的阳光也温馨  

2009-04-04 23:06:43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清明的阳光也温馨

每到清明节总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情。

事情发生在我十一、二岁的时候,那时我大约是读三、四年级。在清明节前几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,我和班级同学在学校室外厕所后面劳动,劳动的内容不是起粪,就是填土,反正是使用铁锹的一种劳动。

正干着活的时候,班主任孙老师喊我去办公室一趟,听说到老师办公室,我就很害怕,赶紧放下铁锹,跟在孙老师的后面往外面跑,从厕所后面通往外面的出口是一个用小碗口粗的木桩钉死的栅栏门,人们进出的时候,大人只需抬腿就可轻松过去,小孩则需费劲些,要先双手拄住上面的横木,身子往上窜一下,跨过去一条腿,骑在横木上,稳一稳,然后里面那条腿蹁到外面,跳下来,经过这样的程序后,就到外面了(我的叙述有点冗繁,其实,这些动作连续起来做,也是转眼的事儿)。

那天,我跳到外面,脚刚落地,见孙老师已经走出好远了,就急忙跑着追,没跑几步,“啪唧”一个大前趴,不知道脚下拌了什么,站起来的时候,感觉着地的两手麻酥酥的疼。

到老师办公室后,孙老师把我指引到白老师那里(现在猜想白老师应该是学校里管宣传的),白老师说,“孙老师说你读课文声儿挺好的,你把这个拿回去练练。”白老师边说边递给我一份稿子,“练好了准备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的时候代表发言。”我小心翼翼地收好了那份珍贵的稿子。现在我还清楚记得那是两页B5的纸,蓝黑钢笔字,第一页是满的,第二页只写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。

清明节那天到了,一个乡(那时叫公社)的很多人(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他们都是什么人),排着整齐的队伍聚集到距离学校很远的一个山坡上的烈士墓。当听到学生代表发言的时候,我在大人的指引下来到话筒前,话筒很高,我很矮,主持人调了好几次,我的声音也还是不够达到大人们的要求,在我正充满悲伤地读到“在那万恶的旧社会,天是黑沉沉的天,地是黑沉沉的地”的时候,声音更小了,我几乎发不出声音了,于是,有大人到我耳边告诉我“大点声”,这时已经读到“我们的先烈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他头颅,洒热血”,大人的提示加上内容的进展,我终于大起了声音,读完了那篇感觉很长,其实很短的文字。

那天扫墓后,我很累,病了一样的累。虽然已经清明,可是,我记得发言的时候我是穿着一件没套外罩的花棉袄的,头上扎着一个歪桃小辫儿,似乎从那年的那天开始,我知道清明应该脱棉袄了,那天,我一直热得没精神,就连一向喜欢的歪桃儿小辫儿散落了,也没有心思弄一弄。

自那个清明节后,我就执拗地认定“旧社会”是完全阴天的,并且经常下雨,那是很可怕的一个年代,这个意向就是到成年以后,还是没有完全改变,就连现在我都想象不出刘文彩的大院里晴天会是什么样儿。也是自那个清明节后,我对称得上“先烈”“烈士”“英雄”一类的人物总有一种从内心深处生出的敬意,这个想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。

还要说的是,现在每到清明节,我还总能想起一个小女孩的“大前趴”、花棉袄,还有那个歪桃辫儿……

想起这些,尽管是清明节,也怪温馨的。

2009-4-4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53)| 评论(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