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纹玉视界

流动的心情,流水的日子,流逝的生命…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带领学生“跳出套子”  

2008-12-06 18:38:58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最近几次考试,很欣慰地发现学生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。最主要的改变是,很多学生能够跳出原来的“套路”,自由、自然地表达属于自己的东西了。

记得初二开始接这个班的时候,每次看他们作文我总能想起我小时候老师常说的“老泥(倪)家孩子一色(sǎi)儿”这句话,全班学生的作文风格齐刷刷一样:开头一大段排比加比喻,不管靠不靠谱都必须有,结尾清一色的“画龙点睛”,不管该不该点,点得位置对不对,反正都点上。600字作文要求,开头一个“帽子”,结尾一个“靴子”,就能解决300字,剩下的300字,如果写老师,就写老师生病还坚持上课,写如果写亲人,不是写半夜生病爸妈背“我”送医院,就是雨天给我送伞,如果同学就写“我”很小气,因为诸如考试作弊、弄坏文具等事情,我误会了好朋友,后来或者因为好朋友宽容,我受到教育,或者好朋友转学(有的出意外),使我失去道歉的机会。

记得,曾经为他们作文这样写法很是伤神,也和学生探讨过“为什么要这样写”的原因,很多孩子说,没有原因,感觉作文就是应该这样写。

我发现,无论我怎样讲解好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,学生们都理解不了。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,只好以我的“行动”影响学生的思想了,写作关键是一个“情”字,走以情促写之路。

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“动情”,引导学生观察、思考。在班级读经典美文,感受文章的美。学习课文从“思想内容”和“表现形式”两方面入手,如学习朱自清《背影》感受质朴的语言与深厚的感情的关系。有的学生不知道作文怎样开头,我告诉他们“不知道怎么开头,可以不用开头,上来就写,这就是最自然的开头”。

给学生表达思想的机会,随时说,想什么时候说,想说什么都可以。一年多里,学生们背会了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,就着“规范”说,说学习,说为人,说安全,说自由,说规矩。“5.12”地震后,就着地震说,说亲情,说人情,说生命,说人性,说奉献。不放过任何一个节日,无论土洋,就着节日说,“三八”节说母亲,“六一”节里说童年,母亲节里话感恩。奥运会后,就着开闭幕的宏大场面说,说气势,说语言,说内涵,说自豪。根据学生成长的困惑说,说友情,说偶像,说学习。

……

对作文形式,我提倡放开了写,不做形式的奴隶,只要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就是最好。

这次月考作文题目是《我与         对话》和《道是无情却有情》,学生从对题目的填写,到内容的写作,都呈现了一种“新中有朴实,朴实中有新意”的特点。

从前最崇尚为作文戴帽穿靴的罗广同学,这次开门见山交代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自然写出家长对自己的关心与自己对父母的理解。冉茜茜同学的《我与维纳斯对话》、李明男同学的《我与自然对话》、韩晶同学的《我与老师对话》等,都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美。

 

孩子们终于从“框子”里“跳”出来了,以自由之笔去抒写自由的心灵,这是写作的一个高境界。

明年,他们进入初四,面对中考的时候,再把他们领回到“中考”的“套路”里。这大概也是“自由”与“规矩”的一个辩证法吧。

2008-12-6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0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